当3D建模撞上奇葩剧本
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FUCK XXXX 3D CARTOON#的tag。这部号称投资3.2亿的动画,人物建模精细到头发丝会随风飘动,场景渲染比某些实拍电影还真实。但观众记住的却是主角那个反人类的六边形鼻孔——每次特写镜头,弹幕都在刷“我的眼睛需要洗洁精”。
更绝的是剧情设定:未来世界的马桶会说话,反派Boss的终极武器是榴莲味生化导弹。编剧似乎把“荒诞”和“胡扯”划了等号,第二集就出现主角团用章鱼触手开保险箱的名场面。观众锐评:“看这剧需要关闭大脑,但我的遥控器不听使唤。”
观众集体开启吐槽模式
开播当晚,B站二创区直接过年。技术流UP主做了五毛特效对比视频,证明用Windows画图软件做的打斗场面比原版更带感。心理学博主则从角色表情分析:“女主每次惊讶时眉毛飞出发际线2厘米,完美诠释什么叫‘用力过猛’。”
- 豆瓣短评区现大型行为艺术现场:“给五星平衡下分数,不能让剧组赔太惨”
- 微博热搜词条#建议查查编剧精神状态#阅读量破4亿
- 虎扑投票显示82%男性观众更愿意看挖掘机施工直播
行业人士偷偷点赞的秘密
某匿名动画师在知乎爆料:“这剧其实是AI测试品,剧本由三个不同算法拼接生成。”对照官方发布的制作花絮,确实有程序员调试动作捕捉系统的画面。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成功证明了当前技术还替代不了人类编剧——至少AI写不出比这更烂的剧本。”
制作环节 | 人工占比 | AI参与度 |
---|---|---|
剧本创作 | 10% | 90% |
场景渲染 | 30% | 70% |
动作设计 | 45% | 55% |
逆向营销还是真翻车?
面对全网群嘲,制片方反应很迷:先是把官微头像改成网友恶搞图,接着推出“痛苦面具”联名款眼罩。更绝的是开通了“挨骂众筹”,声称每收到1万条吐槽就解锁一集导演解说版。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运营策略,反而让播放量逆势上涨了37%。
心理学教授指出这种现象的本质:“现代人压力需要出口,骂烂片可比骂老板安全多了。”数据显示,该剧弹幕中“哈哈哈”出现频率是正常作品的6倍,证明观众更多是在享受集体吐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