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火映照的特别成长
凌晨四点的石浦港还浸在墨色里,老陈家那盏锈迹斑斑的船灯却早早亮起。三个姑娘裹着防水围裙,正跟着父亲把最后两筐渔获搬上三轮车。大妹陈海英抹了把额头的汗,裤脚还沾着前夜收网时溅上的海泥。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渔村并不稀奇,但老陈家的姑娘们总能让邻居们多看两眼。二妹陈海霞能把三十斤的鲳鱼箱扛得稳稳当当,小妹陈海蓉心算渔获账目比计算器还快。她们的海魂衫口袋里,除了补网用的粗线团,还揣着翻旧了的言情小说。
船板上的生活哲学
潮水退去时,三姐妹会蹲在滩涂上挖蛏子。大姐总能把铁锹斜插进最合适的角度:“看见沙眼微微凹陷的地方,底下准藏着大货。”这话倒像是她们的生活写照——在看似粗粝的日常里,藏着外人看不见的细腻。
去年台风季,她们的海霞号在近海突遇九级阵风。二姐死死把住船舵时,小妹正用手机播放《水手》给大伙鼓劲。等船靠岸时,三人的防水靴里能倒出半瓢海水,却还互相打趣说这是“天然足浴”。
渔网里兜住的心事
码头上新来的水产收购商总爱找海英搭话,有次塞给她一盒包装精致的巧克力。姑娘转手分给船工们,转头跟妹妹们嘀咕:“这人连带鱼和鲐鱼都分不清,还想约我去县城看电影。”
二姐海霞的记事本里夹着张泛黄的明信片,是从省城寄来的。每次给渔船加油时,她总会多绕两步路经过邮局。小妹最近在渔船驾驶舱贴了张浙江海洋大学的招生简章,被父亲看见后引发了一场关于“要不要读太多书”的深夜讨论。
新时代的渔家女儿
今年开渔节,三姐妹的抖音账号突然火了。镜头里她们演示如何三分钟捆好蟹钳,背景是朝霞漫天的东海。有网友留言:“原来渔家姑娘真的会唱渔光曲!”她们回复:“我们唱周杰伦,偶尔也哼伍佰。”
最近村里要选青年代表,三姐妹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候选名单上。大姐的提案是改良传统渔网,二姐关注渔家乐旅游开发,小妹则建议开设渔民子女晚自习室。选举前夜,她们挤在阁楼里互相修改演讲稿,母亲在楼下喊了三次让关灯睡觉。
潮起潮落间,这三个姑娘正用沾着海盐味的双手,在渔船的发动机轰鸣声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海洋故事。她们既能在浪尖上辨认鱼群踪迹,也懂得在直播镜头前展示渔家美食,更会在深夜的船舱里讨论究竟是留在渔村创业,还是去看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