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凭什么让品牌传播效率翻倍

在杭州滨江区的写字楼群里,九天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凌晨亮着的灯光。这家成立仅5年的企业,服务过120+知名品牌,短视频传播项目平均播放量突破500万次。他们最擅长的是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传播手段揉在一起——比如去年为某老字号茶叶品牌打造的系列短剧,直接把产品年销量拉高47%。

创始人团队最初只有3个人,现在扩张到80多人的规模。市场部总监李薇透露秘诀:“我们每个项目组标配三种人:懂新媒体算法的技术派、有传统媒体经验的策划老手,再加个95后内容创意。这种组合拳打出去,数据表现想不好都难。”

  • 2022年服务客户复购率82%
  • 短视频内容平均完播率比行业均值高35%
  • 直播带货转化率最高达行业平均值的3倍

文化传播的三大杀手锏

九天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案例库里,藏着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操作。去年中秋节,他们给某博物馆做的文物拟人化直播,2小时就卖出3万份文创礼盒。这个案例的成功要素可以拆解成三个部分:

核心要素 具体操作 数据表现
内容创新 让讲解员cosplay成唐代仕女 观看峰值达50万人次
技术应用 AR技术还原文物使用场景 互动率提升60%
用户洞察 根据粉丝画像设计专属优惠券 核销率89%

从执行到共创的升级之路

现在找九天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的客户有个新发现:他们不再只是接brief做执行,而是拉着品牌方一起搞创意工坊。上周刚结束的某美妆品牌项目会上,双方团队花了三天时间碰撞出六个传播方案,最后通过内部投票选出了最优解。

九天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用创意和科技重新定义文化传播  第1张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项目周期虽然拉长了15%,但内容精准度提升了40%。运营总监王磊举了个例子:“有次客户坚持要用传统广告片模式,我们用数据模拟了三种方案的预期效果,最后用可视化报告说服对方尝试短视频矩阵打法。”

年轻人的创意发动机

九天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茶水间,你可能会偶遇正在讨论创意的00后编导团队。他们主导的“非遗新生计划”系列内容,在B站创造了单月涨粉20万的记录。这些年轻人最擅长把传统文化解构成现代人爱看的内容:

  • 把昆曲唱段改编成国风RAP
  • 用脱口秀形式讲解考古知识
  • 让非遗传承人直播教手艺

最近他们正在试验AIGC辅助创作,用AI生成初稿后再进行人工优化。技术负责人透露,这种方式让内容产出效率提升了3倍,但关键创意点还是得靠人脑碰撞。

文化企业的责任与野心

翻看九天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年度报告,会发现他们把30%的利润投入了公益项目。去年启动的“乡村文化振兴计划”,已经帮12个偏远地区打造了特色文旅IP。最成功的案例是把某贫困县的竹编手艺包装成年销售额破千万的网红产品。

创始人张昊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文化传播不能只盯着商业价值,更要考虑社会价值。我们正在搭建传统文化数据库,未来希望成为文化创意领域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第一阶段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年度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