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楂不再只是果丹皮
超市货架上红彤彤的果丹皮,曾是80后的集体记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传统零食品牌去年推出的山楂视频平台,已经在短视频赛道杀出重围。数据显示,其日活用户突破500万,30岁以下用户占比高达73%。
这个转型成功的秘诀藏在三个反差里:
- 用零食企业的身份做内容平台
- 主打"解腻"而非"解压"的内容定位
- 把酸味变成记忆点而非缺陷
用户互动藏着流量密码
打开山楂视频APP,最先看到的不是推荐流,而是"酸度测试仪"。这个根据用户表情调整内容酸度的功能,让38%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三次。更绝的是他们的弹幕系统:
弹幕类型 | 触发机制 | 用户参与度 |
---|---|---|
山楂雨 | 点赞破万自动触发 | 92%用户停留观看 |
酸度弹幕 | 根据视频内容变化颜色 | 每条视频平均35条 |
梗文化弹幕 | 自动关联热梗词典 | 用户自制词条超2万 |
运营负责人透露,他们专门设置了"酸爽值"用户体系。当用户累计观看时长达到"冰糖葫芦"等级,就能解锁线下门店的隐藏菜单。这种虚实结合的玩法,让用户留存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6%。
品牌营销玩出新花样
今年情人节,山楂视频与某奶茶品牌联名推出"酸甜CP套餐",用户拍摄拆箱视频即可获得双倍积分。这个活动创造了两项记录:
- 3小时售罄10万份限量套餐
- 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破3亿
更接地气的是他们的线下活动。在成都春熙路设置的"解腻电话亭",只要对着话筒说出烦恼,就能获得定制版解压视频推荐。这种即时反馈的玩法,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800人次。
未来还能怎么"酸"?
虽然成绩亮眼,但山楂视频团队最近开始调整方向。从最新版本可以看到三个变化:
- 新增"酸爽指数"可视化功能
- 内容分类从按领域改为按情绪值
- 上线VR版沉浸式山楂工坊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这种从内容平台转向体验经济的尝试,可能会打开新的商业空间。毕竟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让人记住的不仅是内容,更是独特的交互体验。
参考文献:(注:本文涉及的运营数据来自山楂视频2023年度报告,行业对比数据参考《2024中国短视频生态白皮书》)